一、碎碎念

  • 下文中公式出现$$等形式就是没渲染好,最好开翻墙…因为确实有点卡
  • 整理了PDF版本,内容跟下面差别不大,好处是可以打印而且不会出现渲染问题
  • 推荐一个98的老前辈的帖子,整理的很全也有一份样卷:
    • 【学习天地】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知识点整理 样卷 https://www.cc98.org/topic/4901089 复制本链接,打开【CC98】微信小程序,直接查看本帖!
  • 第一章自己看书

二、电力系统元件数学模型

三相电力线路

电路参数

在集总参数模型中,我们可以用四个量来表示电路,即L,R,C,G。

  • 分裂导线:
    • 每相导线的分裂导线的根数:n
    • 三相导线几何间距:$Dm =\sqrt[3]{D{12}D{23}D{13}}$;分裂导线内部导线等值半径:$r{eq} =\sqrt[n]{rd{12}d{13}\cdots d{1n}}$
  • 电感:

    • 架空线路正序电感:$x_1=2\pi fL_1=0.06283\text{ln}\frac{D_m}r+0.0157\,(\Omega/km)$
    • 分裂导线正序电感:$x1 =2\pi fL_1=0.06283\text{ln}\frac{D_m}{r{eq}}+\frac{0.0157}n\,(\Omega/km)$
  • 电纳:

    • 架空线路正序电纳:$b_1=2\pi fC_1=\frac{17.45}{\text{ln}\frac{D_m}r}\times10^{-6}(s/km)$
    • 分裂导线正序电纳:$b1=2\pi fC_1=\frac{17.45}{\text{ln}\frac{D_m}{ r {eq}} }\times10^{-6}(s/km)$
  • 电晕临界电压:$U_{cr}\propto r\text{lg}\frac{D_m}r$

等值电路

基本知识:

  • 单位长度等值阻抗:$Z_1=r_1+jx_1$

  • 单位长度等值导纳:$Y_1=g_1+jb_1$

  • 波阻抗(特性阻抗):$Z_c=\sqrt{Z_1/Y_1}\,(\Omega)$;传播系数:$\gamma=\sqrt{Z_1Y_1}=\alpha+j\beta$

  • 当电路达成匹配($Z_c=Z_2$)和无损耗($g_1=r_1=0$)时,有:

结论:

变压器

双绕组变压器

根据变压器内部的量值大小关系,简化双绕组变压器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:

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求出R,X,G~m~,B~m~四个量。下面给出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和求解方法。

变压器参数:哪些东西是我们事先知道的

  • 变压器四个额定值:输入$U {1N},I{1N}$,输出$U{2N},I {2N}$
  • 变压器额定容量:$SN=\sqrt3U {1N}I{1N}=\sqrt3U {2N}I_ {2N}$
  • 原理:输出有功功率跟电感、电容大小无关,因此通过这个可以知道电阻、电导的大小;已知电阻、电导远小于电抗、电纳,因此电压降基本只和电抗、电纳有关,通过求电压降得到电感、电容大小。

短路实验求R,X:

  • 输出端短路$U2=0$,使左边达到额定电流$I{1N}$,记下此时的电压$U_{k}$和输出功率$P_k$
  • $R=\frac{P k}{3I{1N}^2}=\frac{Pk}{1000}\frac{U{1N}^2}{S _ {N}^2}\,(\Omega)$
  • $X=\frac{U k}{\sqrt3I {1N}}=Uk\frac{U {1N}}{S N}=(\frac{U _k}{U{1N}})\frac{U {1N}^2}{S _N}=\frac{U_k\%}{100}\frac{U {1N}^2}{S _N}(\Omega)$

开路实验求G,B:

  • 输出端断路$I2=0$,使左边达到额定电压$U{1N}$,记下此时的电流$I_0$和输出功率$P_0$
  • $G m=\frac{P 0}{U _{1N}^2}\times 10^{-3}(s)$
  • $B m=\frac{\sqrt3I_0}{U {1N}}=(\frac{I 0}{I {1N}})\frac{S N}{U {1N}^2}=\frac{Ik\%}{100}\frac{S _N}{U {1N}^2}(s)$(一定要取负号!这个B~m~只是大小,感纳为负

三绕组变压器

三绕组变压器的公式与双绕组完全一样,但是多了两步。

P和U的必要归算:

  • 因为三绕组每次短路只能选两个端口,因此有三个电压和损耗功率,并且是由两条支路的数据平分。
  • 电压($U_k%$)写法一模一样。

因为额定容量不同导致的归算:

  • 以100/50/100为例,仅有1-3侧能达到额定容量,剩下两个都只有一般的额定电压。因此要将$U$乘上2,$P$乘上4

G和B:

  • 不需要上面这么麻烦的算,直接整就好。见课本例题。

最大短路损耗:

  • 有些厂家只提供了P~kmax~,那么就把这个当成容量最大的两个支路一起提供的损耗。然后电阻按照容量大小反向分配,即100/100/50就是两个100的电阻等大平分,50那组的电阻值大小就是100的两倍。比如:$R1=R_2=\frac12\frac{P{kmax}}{1000}\frac{U_{1N}^2}{S_N^2}\,;\,R_3=2R_1$

自耦变压器

  • 变比:$k {12}=\frac{U {1N}}{U_ {2N}}=1+\frac{\omega _s}{\omega _c}$
  • 效益系数:$k b=\frac{I {com}}{I2}=1-\frac1{k {12}}$
  • 通过磁耦合传递的最大功率(标准容量、设计容量):$S_{st}=K_bS_N$
  • 其用铜量、短路损耗都是普通变压器的$K_b$倍,其等值电路与普通变压器相同。
  • 三相自耦变压器,公共绕组不过载的条件:$S {com}=\sqrt{(K _bP_1+P _3)^2+(K _bQ_1+Q _3)^2}<K b S _N$
  • 三侧不过载条件:$S_i<\eta S_N$($\eta=\frac{容量}{最大容量}$)

同步发电机和调相机

同步发电机

参数:

定子空载相电势 每相绕组电阻 定子纵轴、横轴同步电抗 功率角($U$和$E_q$的夹角)
$E_q$或$jE_q$ $r$ $x_d,x_q$ $\delta$(注意和功率因数角区分!)
参数 隐极发电机$(x_d=x_q)$ 凸极发电机
电压 $U=jE_q-(r+jx_q)I$ $U=jE_q-j(x_d-x_q)I_d-(r+jx_q)I$
有功 $P=\frac{E_qU}{x_d}\text{sin}\delta$
无功
  • 其中,r,x~d~,x~q~可能会提供标么值、两种形式的百分值等。其转换如下(都一样的,以r为例):
    • $r=r_*\frac{U_N^2}{S_N}=\frac{r%}{100}\frac{U_N^2}{S_N}$

无功补偿设备

调相机 并联电容 并联电抗 静止补偿器
电压方程 $U=E_q-jx_dI$
无功功率 $Q=UI=\frac{U(E_q-U)}{x_d}$ $Q=U^2B_C$ $Q= U^2B_L $ $Q=Q_C+Q_L=U^2(\frac1{x_C}-\frac1{x_L})$

多级电力系统

方法:设定基本级——用实际变比归算到基本级——解归算后的网络——解耦至原级

标幺值

三相功率 线电压 阻抗 导纳 电流
基准值$S_B$ 基准值$U_B$ $Z_B=\frac{U_B^2}{S_B}$ $Y_B=\frac{S_B}{U_B^2}$ $I_B=\frac{\sqrt3S_B}{U_B}$
  • 方法:将基本级基准值归算到各级(实际上只用归算U),然后用这个U和S~B~来计算各级的阻抗、导纳。

非标准变比

  • 用变压器标准变比来归算(从基本级到各级),代价是把变压器的$\tau$型等值电路变成了$\pi$型,要复杂一点

  • 书里的图片不好,不应该用k,容易引起误导,应该用$k^$(从1到2是$1:k^$,注意顺序)

三、电力系统潮流计算

手算公式

电力线路

$\Delta U$ $\delta U$ $\frac B2$损耗S(等于Q) $Z$上损耗S(P+jQ)
$\frac{PR+QX}{U_j}$ $\frac{PX-QR}{U_j}$ $-jU_i^2\frac B2$和$-jU_j^2\frac B2$ $\frac{P_j^2+Q_j^2}{U_j^2}(R+jX)$
  • 一些简化:一般而言X远大于R,$\Delta U$对电压的影响远大于$\delta U$
电压降落 电压损耗 电压偏移 电压调整 输电效率
$\Delta U+j\delta U$ $\frac{U_1-U_2}{U_N}\times100\%$ $\frac{U_{1/2}-U_N}{U_N}\times100\%$ $\frac{U{20}-U_2}{U{20}}\times100\%$ $\frac{P_2}{P_1}\times100\%$

变压器

  • $\Delta P=\frac{P^2+Q^2}{U_j^2}R_T+U_i^2G_T$
  • $\Delta Q=\frac{P^2+Q^2}{U_j^2}X_T+U_i^2B_T$

手算潮流

  • 辐射型网络:功率推算过去,电压推算回来

  • 两端供电网:

  • 环形供电网:
    • 单电压级:任一点解环,用两端供电网求解,dU=0
    • 多电压级:阻抗端解环,$\text dU=U_A(\frac1{k_1}-\frac1{k_2})$

电算潮流

数理基础推导

  • 节点电压方程(原方程):$\dot Ii=\sum_j y{ij}(\dot U_i-\dot U_j)$
  • 节点导纳矩阵:$Y=[y{ij}]$,其中$Y{ij}=-y{ij}\,;\,Y{ii}=\sum{j=0} y{ij}$

    • 得:$\dot Ii=\sum{j=1}Y_{ij}\dot U_j$,$\dot I=Y\dot U$
  • 对地支路导纳只影响$y_{ii}$,变压器节点要注意使用非标准变比的变压器$\pi$型等值电路等效,注意$1:k^*$的方向

  • 功率方程:$\widetilde Si=P_i+jQ_i=\dot U_i I^*=\dot U_i\sum{j=1}Y_{ij}^U_j^$

G-S计算法

  • 公式推导:

[注]:PV节点也需要列写上面的电压修正方程,但是最后只修正相角不修正电压幅值。

N-R计算法

  • N-R方程:$y=f’(x_0)(x-x_0)+f(x_0)=0\Rightarrow x =x_0-\frac{f(x_0)}{f’(x_0)}$

  • 理论依据:$Pi+jQ_i=\dot U_i\sum{j=1}Y_{ij}^U_j^$

  • 直角坐标形式:

要把PV节点的方程换成:$f{Ui}=U{is}-e^2-f^2$

P-Q分解法

  • 好处:用一个n-1和一个n-m-1阶的方程组代替2(n-1)-m阶的方程组

  • 其中,$B’$是去掉平衡节点的节点导纳矩阵(的虚部),$B’’$是去掉平衡节点和PV节点的节点导纳矩阵(的虚部),$U$是对角矩阵

直流潮流法

四、有功与频率调整

  • 基本方程:
    • $\frac{T_j}{\omega}\cdot\frac{\text d\omega}{\text dt}=P_T-P_E$
    • $发电机发电P_G=线路网损P_L+负载损耗P_D$

频率调节效应系数(单位调节功率)

  • 负荷:

    • $P_D=a_0P+a_1P(\frac{f}{f_e})+\dots+a_nP(\frac f{f_e})^{n-1}$,负载消耗有功与频率同向变化,小范围内近似为直线
    • $KD=\frac{\Delta P_D}{\Delta f}=\sum ia_i$,为曲线斜率,$K{D*}=\frac{\Delta P_D/P_N}{\Delta f/f_N}$
  • 发电机:

    • 发电机输出有功与频率反向变化,近似为直线
    • $KG=-\frac{\Delta P_G}{\Delta f}$,为曲线斜率的负数(绝对值),$K{G*}=\frac{\Delta P_G/P_N}{\Delta f/f_N}$
  • 整个电力系统:

    • $KS=K_G+K_D$(三个都是正数,建议使用有名值而非标幺值)$K=K*\frac{P_N}{f_N}$

一次与二次调频

一次调频:调速器。二次调频:调频器。

  • 一次调频:$\Delta P_D=(K_G+K_D)\Delta f’=K_S\Delta f’$,即$f_0’=f_0-\frac{\Delta P_D}{K_S}$(这里的$P_D$就是上图中的$P_L$,表示负荷而非网损)
  • 二次调频:$\Delta P_D-\Delta P_G=K_S\Delta f’’$,即$f_0’’=f_0-\frac{\Delta P_D-\Delta P_G}{K_S}$

  • 联合调频:就是相当于变成了一个系统,调节系数和功率消耗都相加——$\Delta f=\frac{\Delta P_a+\Delta P_b}{K_a+K_b}$

    • $\Delta P_{ab}=\frac{K_a\Delta P_b-K_b\Delta P_a}{K_a+K_b}$

有功的经济分配

  • 等微增率原则:(目标:$minF$)
  • 先计算,后验算。若有$P{Gi}>P{Gi\,max}$则取其为最大值,对剩下的系统再次用等微增率原则进行分配。最小值同理。

五、无功与电压调整

变压器调压

遇到这种问题不要急也不用硬背公式,先画电路图再写电压方程,慢慢转化,把k换成额定变比,记住我们最终要求的量是1侧的额定电压。

无功补偿装置调压

由$U1\approx U_2’+\frac{PR+QX}{U_2’}=kU{2R}+\frac{PR+(Q-QC)X}{kU{2R}}$,得到$QC\approx\frac{kU{2R}}X(kU_{2R}-U_2’)$

  • 最小补偿容量$Q_C$:(与变压器分接头共同调节)
步骤 调相机 并联电容器
$Q_{Cmin}$ $-KQQ{CN}$(取K=0.5) $0$
1 将最大最小Q带入公式联立
$k=\frac{U{2Rmax}U’{2max}+2U{2Rmin}U{2min}’}{U{2Rmax}^2+2U{2Rmin}^2}$
最小负荷下选分接头
$U{1t}=\frac{U{1min}-\Delta U}{U{2Rmin}}U{2t}$
2 求得变比K后选择最近的分接头,求$Q_{CN}$并验算 按上述$Q_C$公式确定补偿容量并验算

串联电容调压

上面是改变Q,这个是改变X:$U1\approx U_2+\frac{PR+QX}{U_2}=U{2R}+\frac{PR+Q(X-XC)}{U{2R}}$,得到$XC\approx\frac{U{2R}}Q(U_{2R}-U_2)$

设串联了$n$组电容,每“组”电容由$m$个电容器并联而成,则:

  • $m=I{Cmax}/I{CN}$,$n=XC/(\frac{X{CN}}m)$,$Q=3mnQ_{CN}$

无功的经济分配

  • 等微增率原则:(目标:$minP_L$)